close

  苜蓿咖啡店的3個經營者正在店內忙碌 記者 李化 攝
  微博
  商報記者 楊康平
  還記得去年大熱的電影《中國合伙人》嗎?影片中三位個性迥異的合伙人,從並肩作戰共同創業,到歷盡滄桑沉浮,最終取得了成功,這個正能量的創業故事感染了很多人。
  在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的校門外,近年來陸續開設了近20家咖啡館,而小店老闆大都是在校大學生,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演繹了一齣出現實版的“中國合伙人”。3月16日,網友“BellyWang博雅”就將這些小清新風格的咖啡店曬到了微博上。
  昨日,記者來到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外的學林街,與這些“學生老闆”分享了他們的“生意經”。
  “屆屆相傳”的咖啡店
  原木的高腳凳、綠色的小盆栽、一字擺開的啤酒瓶,陳列著各色裝飾物的玻璃櫥窗……這家名為“苜蓿”的咖啡小店,主人是4名在校大學生。
  店主之一張偉,是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大四學生,今年是他經營咖啡館的第四年。
  2011年8月,剛滿19歲的新生張偉,和三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合資8萬元,開辦了這家咖啡館,“都是自己打工掙的,沒向家裡要一分錢”。
  張偉至今忘不了,裝修店鋪時,他和同伴楊世海頂著40℃的高溫買瓷磚,最後卻被老闆宰了,“原本只要3000元就能搞定,我們花了5500元”。
  高遠是西南政法大學職務犯罪偵查專業的大一學生,他即將作為咖啡館的新合伙人,全盤接收即將離校的張偉的“股份”,這種新人入股的模式,就是目前咖啡店主要的傳承經營模式。
  張偉解釋,選擇用這種“屆屆相傳”的模式,是希望能通過學弟學妹的共同努力,將咖啡店一直經營下去,10年、20年、30年……
  經營要點:
  1.尋找校園“接班人”,將咖啡店屆屆相傳。
  2.積極與學校方面合作,以咖啡店為平臺,給大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創業的機會。
  3.註重細節,培養和客人的感情,以交朋友的方式做生意。
  不要店員,只要“義工”
  利落的短髮、黑色鏡框的眼鏡、黑色的夾克,從頭到尾都給人乾凈利落的印象,24歲的孫晨晨是這家“懶猴”咖啡店的年輕女主人。
  2010年底,在南方翻譯學院對外漢語專業讀大三時,孫晨晨就從別人手裡接下了這家咖啡店,到現在一直經營著。
  孫晨晨對咖啡原材料十分“挑剔”, 2011年,她曾親自去雲南的大山深處,挨個品嘗各莊園的咖啡豆,然後直接買回重慶。
  “我的店里沒有員工,只有義工。”孫晨晨坦言,她從來不招聘“打工者”,“那些為了賺錢而來的人,缺乏熱情和興趣,怎麼可能願意下苦功夫好好做呢?”
  經營要點:
  1.“打工者”免進,能進店服務的,必須是咖啡愛好者。
  2.以“新鮮烘培咖啡”為特色,自採原材料,保證質量和口感,註重培養口碑。
  3.與圈內愛好者頻繁交流互動,不斷提升製作技藝。
  “校園咖啡”開出6家連鎖
  徐濤是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專業的一名研二學生,也是西政校園外“豆芽”咖啡店的四名合伙人之一。
  “豆芽”咖啡定位是“校園咖啡館”。徐濤解釋,他們團隊將咖啡館定位為“重慶第一校園品牌咖啡”,從2010年12月開辦至今,三年時間,他們已經開辦了6家連鎖,分佈在西政、重郵等高校周邊。
  除了定位精確,這個團隊分工也非常明確。“豆芽”咖啡館的另一名合伙人胡宇告訴記者,四位合伙人各司其職,分工運作,“是不是有點中國合伙人的味道?”
  經營要點:
  1.精確定位,力爭做“校園咖啡館”,目標客戶主要是高校學生。
  2.一個領導者+3位合伙人,團隊分工明確,管理有序。
  3.定期舉辦電影沙龍等校園活動,推廣咖啡文化,吸引更多關註。
  聲音
  在校生創業
  三點建議
  昨日,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黨委書記曾國平教授表示,這種新穎的創業模式,不僅體現了大學生思維的多樣化,而且在當前的就業壓力下,利於大學生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曾國平教授也提出了建議:首先,創業不影響學業。其次,經營管理要在法律框架內完成,註重食品安全,各種手續考慮周全。最後,創業還要註重積累經驗,以利於為後來者提供借鑒。  (原標題:大學生“合伙人” 校門外開咖啡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i93xign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