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月6日,記者在趙縣王家郭村一所農家院里,見到了一塊刻有辛亥革命烈士王虎臣墓誌銘的石碑。王虎臣的故事在趙縣民間流傳很廣,這一墓誌銘情趣用品碑刻長期埋藏在王虎臣的曾孫王保軍家中的影壁後,最近由王保軍的叔叔王育茂和村民們挖了出來。
  通訊員 趙志勇 趙振和本報記者 李當鋪保健 文/圖
  11月6日,記者在趙縣王家郭村看到,《烈士王虎臣先生墓誌銘》碑刻為大青石製作,分志蓋和志底上下兩塊,縱67釐米、橫66釐米,厚19.5釐米房屋貸款,墓誌銘共1350字。“今之茫茫神州,經諸烈士喋血締造,思揚國徽於大地者,憂羌無朕兆,是君名不朽,而君志固未酬焉。哀哉!”石碑刻於1919年10月,銘文字跡清晰。
  王育茂今年66歲,是一名退休教師。在剛剛挖出的墓誌銘碑刻前,王育茂手裡捧著幾冊嘉慶庚申年間的王氏家譜,講起了王虎臣的故事。“辛亥革命先驅王虎臣弟兄四個,他排行三,是我三爺爺,三爺爺的故事和傳室內裝潢說在我們這一帶流傳很廣,《趙縣誌》上就有關於他的記載。”
  王虎臣(1881—1911),字元震,是河北省趙縣王家郭村人。家庭貧寒,但自幼聰明好學。7歲讀四書,11歲畢五經;12歲應本郡童子試,名列前茅;15歲從師習武,“學拳術,刀劍創傷頭顱,技亦愈進”;17歲入郡庠;22歲赴京都入東文學社。1911年武昌起義後,褐藻醣膠王虎臣策反清軍、領導革命軍收豐鎮、攻大同,在得勝口遭遇清軍,因寡不敵眾,被俘後被殺,時年31歲。
  1911年,北平《國風日報》以《天下英雄惟使君》為題對王虎臣的事跡進行了報道。王虎臣被害後,天降大雪,遺體被大雪覆蓋。半月後民國成立,屍骸才由其友人李官亭等送往太原,備棺收斂,後由閻錫山派人護送靈柩至其家鄉趙縣王家郭村。
  王虎臣生前對戰國名將廉頗十分崇拜,曾寫道:“虎趙人也,世居廉將軍之墓旁。行年三十有一,奔走燕郊,作口舌生涯,無一技之長可自豪者。待到正丘首,實羞廉君墓。”據此,1919年10月,王虎臣歸葬於廉頗將軍墓之西、趙縣王家郭村南祖塋。
  民國6年(1917年),閻錫山為王虎臣申請,由當時的國民政府執政段祺瑞簽署命令,陸軍總部追認王虎臣為烈士,並追贈王虎臣為陸軍少將。
  (原標題:趙縣農家院發現辛亥烈士墓誌銘碑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i93xign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